这是描述信息
新闻中心
振石,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培育符合时代发展的多元理念与创新精神,为企业基业常青保驾护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
>
七月重点行业动态

七月重点行业动态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7-23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日前发布的《 2020年全球海上风能报告》 预测,由于亚太地区的指数级增长和欧洲地区的持续强劲增长,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从2019年底的29.1GW 激增至234GW以上。届时,预计中国将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58.8GW)。

七月重点行业动态

【概要描述】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日前发布的《 2020年全球海上风能报告》 预测,由于亚太地区的指数级增长和欧洲地区的持续强劲增长,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从2019年底的29.1GW 激增至234GW以上。届时,预计中国将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58.8GW)。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7-23
  • 访问量:0
详情

风电行业
GWEC发布《2020全球海上风电报告》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日前发布的《 2020年全球海上风能报告》 预测,由于亚太地区的指数级增长和欧洲地区的持续强劲增长,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从2019年底的29.1GW 激增至234GW以上。届时,预计中国将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58.8GW)。
该报告发现,2019年是海上风电行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好的一年,得益于技术进步和支持政策,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6.1GW,全球累计安装量达到29.1GW。去年中国的新增装机量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第一,达到创纪录的2.4GW,英国和德国紧随其后,分别是1.8GW和1.1GW。2019年的累计装机容量方面,英国依然保持最高(9.7GW),紧随其后的是德国(7.5GW)、中国(6.8GW,不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统计数据)和丹麦(1.7GW)。
自2013年以来,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平均每年增长24%。截至2019年底,欧洲仍是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占全球总风电装机量的75%。未来,该地区仍是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增长的焦点,将在英国、荷兰、法国、德国、丹麦、波兰等国引领下达成2050年雄心勃勃的450GW装机目标。
亚太地区和美国市场正在加快步伐,并将成为未来10年的显著增长区域。根据测算,中国及亚太地区将成为推动未来十年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报告显示,在未来十年中,如果将海上风电纳入经济复苏的发展战略中,海上风电行业将创造90万个就业机会。此外,1GW海上风电可减少3.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其在许多地区成为最有效的减排和替代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发电技术。
《报告》认为,尽管国际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是海上风电发展向好,预计2020年新装机量将与2019年持平。海上风电被世界各国政府视为新冠疫情后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
今年二季度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增长208%
今年二季度,伴随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增速较上季度分别提升61.2、36.9个百分点,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同比增长208%。
今年二季度,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增速大幅回升。其中,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12.3%,上半年新增容量同比增长12.5%,截至6月底全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同比增长63.4%;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12.9%,分布式光伏同比增加9.2个百分点,累计占比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上半年,风电、太阳能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13.7%,累计发电量占比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至11.0%,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新能源绿色电能替代作用不断增强。今年二季度,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助推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其中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同比分别提升2.0和0.7个百分点至96.8% 和98.6%,弃风、弃光电量同比分别下降36.2% 和24.3%,消纳情况持续好转。
风电和光伏开发布局持续优化。二季度,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新增风电并网占全国的55.4%,同时,我国中东部及南方地区的累计风电装机全国占比达到30.8%,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截至6月底,全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占比与上季度相比提升0.2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保持平稳增长。
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预测,今年下半年,风电新增装机将在三季度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光伏受补贴项目建设周期影响三季度装机增速预计加快;全国大部分地区风速和水平面总辐射随月份呈减小趋势;“三北”地区新能源消纳情况有望进一步好转;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需重点关注汛期水、风、光消纳矛盾。

 

钢铁
7月钢铁PMI显示:钢材市场平稳运行 后市预期相对看好

7月份钢铁PMI为49.2%,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保持相对稳定。分项指数显示,钢铁生产增速有所回落,市场需求仍相对偏紧,原材料价格保持上升趋势,企业采购活动也有所下降,但企业对未来预期向好。预计8月份,市场需求可能有所释放,钢厂生产保持上升,钢材价格可能震荡上升。综合来看,7月份,市场需求下滑趋势有所缓解,但整体仍然偏紧。钢厂生产保持上升势头,增速有所放缓。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均有上升。但钢厂和社会对后市预期看好。
上半年全国不锈钢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74%
2020年上半年,全国不锈钢粗钢产量同比减少39.31万吨,下降2.74%。其中,Cr-Ni系不锈钢产量同比减少16.58万吨,下降2.35%,所占份额同比上升0.20个百分点至49.42%;Cr-Mn系不锈钢(包括部分不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同比减少29.71万吨,下降6.35%,所占份额降低了1.21个百分点至31.39%;Cr系不锈钢产量同比增加7.19万吨,增长2.86%,所占份额上升1.01个百分点至18.54%;双相不锈钢产量同比减少2102吨,下降2.25%。
从进出口来看,2020年上半年,全国进口不锈钢同比减少4.36万吨,降低6.41%;出口不锈钢同比减少8.51万吨,下降5.01%。
从表观消费量来看,2020年上半年,全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减少27.05万吨,下降2.27%。

 

复合材料
玻纤行业深度分析:珍惜当下 布局未来

行业存在进入壁垒,新增产能增速放缓
玻纤行业进入门槛高,行业集中度高,全球前五大企业产能占比64%,中国前六大企业产能占比80%。2018年是玻纤产能集中投产的年份,2018-2019年国内玻纤产量增速15%/13%,导致了供给过剩。未来玻纤产能增速将出现下滑,预计2020-2021年产能增速7.5%/3.3%。
出口占比高,静待海外疫情好转后需求复苏
玻纤应用领域广泛,主要集中在建筑和交通领域,受宏观经济影响大,全球玻纤需求增速约为GDP增速的1.6倍。2020年受海外疫情影响,国内玻纤出口受阻,预计2020-2021年全球玻纤需求增速为-8.3%/6.7%,中国玻纤需求增速为1.6%/11%,玻纤需求有望在2021年出现好转。
供给弹性弱,价格跌至成本附近
玻纤生产线开窑后,需要连续生产8-10年,中途难以降低负荷调节产量,因此玻纤的供给弹性弱。当需求好转时,由于供给刚性,价格向上弹性大;当需求下滑时,窑炉无法停产,导致库存增加,当库存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降价去库存的情况。目前粗砂价格已经跌至部分企业的成本线附近,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将导致部分企业关停产能,达到供给收缩。
价格处于周期底部,布局需求好转后的弹性释放
由于海外疫情尚未结束,部分新产线将在2020年3-4季度投产,行业供需情况难以出现明显改观,粗纱价格仍将在底部徘徊。预计2021年国内玻纤行业供给增速3.3%,需求增速11%,行业基本面有望改善,玻纤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
复合材料成为备受欢迎的5G天线外罩材料
5G基站的海量增长,将同步带动PCB、天线振子及天线罩等元器件应用的大幅增长,复材凭着其独特性能优势如低介电、高导热和电磁屏蔽等,将在5G领域获得发展红利。
PCB 海量增长,PTFE备受推崇
在5G基站中,印刷电路板(PCB)作为最基础的连接装置将被广泛使用。5G建设初期,对于PCB 的需求增量直接体现在无线网和传输网上,对PCB背板、高频板、高速多层板的需求较大。
PCB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铜箔、玻璃纤维布、以及PTFE在内的特殊树脂等其他化工材料。玻璃纤维布作为增强材料,起着绝缘和增加强度的作用;特殊树脂作为填充材料,起着粘合和提升板材性能的作用。
对于基站PCB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介电特性、信号传输速度和耐热性,前两点上PTFE基板都具有较好的性能。它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介电性能最好的有机材料,优异的介电性能有利于信号完整快速地传输,从这角度而言,PTFE是5G时代基站PCB板的优选树脂材料。目前生产PTFE的企业主要有科慕、大金氟化工、阿科玛、3M、德清科赛、浙江巨化集团等企业。
复合材料用于天线罩、基站外壳
在天线罩方面,要求材料要具有良好的电磁波穿透特性,要有耐受恶劣环境的强机械性能,可以绝缘防腐、防雷等。
在5G趋势下,性能优越的复合材料成为备受欢迎的天线外罩材料。复合材料能起到绝缘防腐、防雷、抗干扰、经久耐用等作用,而且透波效果非常好。
在基站外壳方面,传统的4G基站为大型的铁塔形状,而5G基站的特点则是小型轻巧,因此也可以使用复合材料才打造,复合材料具有易加工、性能强大、质轻等优势。
例如,科思创研发了适用于5G基站外壳的聚碳酸酯及其混合材料。据科思创介绍,聚碳酸酯刚性强、重量轻、调频通过性佳,并且适于注塑成型。
其中一些规格的材料也显示出良好的耐候性或导热性,或适于双组分注塑成型和激光直接成型(LDS)。

 

物流
7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

7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较上月回落4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3.5%,较上月回升2.8个百分点。7月份,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较上月有较大程度回落,但仍位于扩张区间,显示出物流业务活动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发文 进一步清理规范海运口岸收费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清理规范海运口岸收费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科学规范透明的口岸收费机制基本形成,口岸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明显改善,进出口合规成本明显降低。
《行动方案》指出:一、未来落实将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收费标准降低20%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政策,同时进一步减并港口收费项目,研究将港口设施保安费并入港口作业包干费。二、研究推进货物港务费改革。推动船公司合理调整海运收费结构,规范简化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附加费,严格执行运价备案制度。三、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进一步强化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对现有清单全面梳理规范、动态调整,做到清单与实际相符、清单外无收费。探索建立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全国性海运口岸收费及服务信息发布平台,集中公示各海运口岸各环节收费及服务信息,便于货主进行比较选择和社会监管。

 

房地产
7月份300城市土地市场多指标下挫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7月份全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综合来看,7月份土地市场供求两端多指标环比下滑。
从供应端来看,月内300城市供地缩水近两成,各线城市供应较上月均降,宅地供应环比降近三成。7月份,受监测的300个城环比下降24%,同比增加5%;推出土地面积环比减少16%,同比增加14%。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环比减少26%,同比减少1%;推出土地面积环比减少29%,同比增加2%。
从成交方面来看,月内成交总量环比走低,一线城市成交降幅最大,宅地成交较上月下滑近两成。300城市共成交土地环比减少7%,同比增加12%;成交土地面积环比减少11%,同比增加15%。其中,住宅类用地数量环比减少20%,成交面积环比减少22%。
在土地出让收入方面,月内300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较上月减少,较去年同期增加近一成。其中,南京揽金逾居首。300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环比减少19%,同比增加7%。其中,住宅用地出让金总额环比减少20%,同比增加9%。
从土地价格方面来看,整体均价同环比减少。不过,住宅用地均价较上月微增,一线城市均价同环比上涨过半。300个城市土地成交楼面均价环比减少7%,同比减少3%;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环比增加4%,同比增加8%。
在溢价率方面,7月份300城市土地溢价率仍然高位徘徊,平均溢价率环比上月基本持平,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300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为15%,较上月增加0.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平均溢价率为17%,较上月减少0.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2个百分点。
2020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显示,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增速比1-6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8%,降幅比1-6月份收窄2.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1%,降幅比1-6月份收窄3.3个百分点。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
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增速比1-6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1%,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
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1.0%,降幅比1-6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增长12.2%,增速提高6.3个百分点。
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0.8%,1-6月份为下降1.9%。其中,国内贷款增长4.9%;利用外资增长29.9%;自筹资金增长3.3%;定金及预收款下降3.4%;个人按揭贷款增长6.6%。
7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0.09,比6月份提高0.24点。
商品房销售降幅继续收窄,单月销售环比下降三成
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8%,降幅比1-6月份收窄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5.0%,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21.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18.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1%,降幅比1-6月份收窄3.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0.4%,办公楼销售额下降22.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22.3%。
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6月末减少39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317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14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18万平方米。

 

智能制造
2020年中国无人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资本相互融合推动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要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服务降本增效,将无人经济推向风口。目前来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技术不断进步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无人经济发展迅速。
驱动因素一: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
无人经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纽带,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方位对接,其背后推动力是数字化技术的革新,可以说,技术是无人经济兴起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大国。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市场规模超1.3万亿元。
驱动因素二:劳动力成本提高 工资高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红利优势快速消退,劳动力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用工成本较高的商业活动影响较大。无人化的商业模式是对人口红利消退的补足,既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发展,还可以借助高科技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驱动因素三:消费升级是无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市场供求关系不断发生变化,1978年以来共出现过三次消费升级。目前,80、90后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追求快捷、方便、时尚、个性是这一代消费群体的普遍特征。无人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消费者对便利、多元需求升级的体现。
驱动因素四:政策是推动无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新经济模式不断发展。目前,无人经济正处于红利期,市场参与度较高,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无人经济健康发展。
驱动因素五:资本市场是推动无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的发展和落地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无人经济发展是政策和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资本机构渗透是无人经济更新迭代的重要推手。在无人零售兴起时,仅一年融资超过40亿元。此外,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等也是资本涌入较多的区域。
我国民用无人机发展动态与趋势
近日,我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了《2019中国民用无人机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包括无人机产品、企业、规模等在内都增长明显。同时应用领域不断深化,产业升级趋势加速涌现。
根据《报告》内容,截至2019年底,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同比上一年增长超过56%。同时,行业企业和产品分别同比增长约76%和37%;并且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总数同比增长50%以上,发展成果显著。
除此以外,无人机在航空摄影、农业植保、行业巡检、警用安防、遥感测绘、物流快递、应急救援、个人娱乐等领域的应用也稳步发展、行深致远。尤其是航空摄影、农业植保、行业巡检、国土测绘四方面的应用,更是成为民用无人机主要应用领域,给市场带来巨大贡献。
其中,航空摄影是当前应用最多的领域。国内超过43%的厂商从事着专业航拍无人机的生产,大疆、零度、派诺特分别占据航拍无人机市场出货量的前3名。目前,航拍无人机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已经接近80%。
而农业植保则是备受青睐的又一应用领域。与此同时,国土测绘和行业巡检也是无人机应用的两大重点。目前,全国拥有航摄资质的测绘单位也已经超过300家,使用无人机数量超过2000架。而作为无人机行业巡检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电力巡检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也将接近30亿元。
《报告》总结了民用无人机接下来发展几大趋势,无人机物流成为重点发展领域,行业级无人机持续壮大;无人机培训愈发火爆;无人机网联化和载重化发展,以及无人机研产运相分离。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上一个: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振石控股集团

振石控股集团

振石控股集团

振石资讯

更多精彩等着你!

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0043号